【七月,甲子日,有人告发太平公主欲谋反,李隆基迅速按计划行动,先斩杀太平公主阵营的两个将军,先定北军,随後诛杀几个宰相,完成斩首行动。
那在李隆基大杀特杀的时候,李旦这个皇帝再做什麽呢?
李旦他登上了门楼。
李旦的本纪没有说明他为何登上门楼,但政变参与者郭元振的行状上写了:宫城大乱……睿宗闻东宫兵至,将欲投於楼下。
在其他人的传记里,也能发现一点蛛丝马迹:
《新唐书陆象先传》「初,难作,睿宗御承天楼,群臣稍集,帝麾曰:「助朕者留,不者去」
《旧唐书王琚传》「睿宗恐宫中有变,御承天门,号令南衙兵士以备非常。」】
第64章第64章
【提取关键词:「恐宫中有变,御承天门」丶「助朕者留,不者去」丶「令南衙兵士以备非常」丶「将欲投於楼下」。
情况明晰了,原来是被儿子逼上门楼的。
李旦不想束手就擒交权,他想要召集南衙士兵做反抗,但注定无法成功。
因为陪他一起登上门楼,能号令南衙士兵丶掌管朔方军的郭元振投靠了李隆基,上门楼是看住李旦别跳楼的,万一真跳下去,在史书留下一笔『太上皇投於城下』,那可太难看了。
李旦被困在门楼上没有支援,李隆基则在杀完几个宰相後,大摇大摆,浑身带血地登上承天门楼,不知道和李旦说了什麽,但用脚指头想也不是什麽好话。
如果真是好话,那史书不得大书特书一番父慈子孝。
父子「友好交流」的第二天,李旦就下令所有大权移交李隆基,自己移居百福殿。】
唐中宗时
李显大笑一声,「好一个父慈子孝。」
被亲儿子逼上门楼,差点跳下去,弟弟李旦和侄子李隆基也不是一条心啊。
看别人笑话的李显大概是忘了,他自己也因为儿子李崇俊带兵政变,被逼得在宫里大逃亡。
大唐,天宝年间
此时的李隆基懵了,怎麽回事?
他都没往史书里写这件事,後世人还能从行状里拼凑,非得探究到底不可吗?
【这个时候,太平公主在做什麽呢?
史书载: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赐死於家。
李隆基甚至都没派兵搜捕太平公主,他控制住李旦,完成权力交接後就已经大获全胜了,直接等着太平公主自己回来。
很是嚣张,什麽阳谋阴谋,都不如手里有刀好使。
成王败寇,时局转瞬逆转。
在出逃的那三日,太平公主在想什麽呢?<="<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