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七零种田生活我 > 第525章(第1页)

第525章(第1页)

沈卓点头,“好,那咱们一起去。”

第206章八零年

周末吃过早饭后,两人往梁家去。

沈卓知道叶欣又新买了一辆小巧轻便的自行车,惊讶之余有些失落,因为不能载她了……

他问了一句:“你什么时候学会骑自行车了?”

叶欣语气骄傲:“我早就会了!”

说着一踩脚蹬,骑在前面。

沈卓连忙跟上。

他们骑着自行车穿梭市区,春夏的风带起衣角,飞扬的发丝下,好看的脸庞闪闪发光,令路人驻足,感叹青春的美好。

梁家住在位于市区的一座四合院,木门样式古朴,院墙雕纹斑驳,一种历史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能在市区单独拥有一座四合院,这可不简单啊……

叶欣心中默默估量了一下,让沈卓敲门。

梁庆和开门见到沈卓,又惊又喜,“沈卓,你怎么来了?快进来!自行车放院子就好。”又连忙转头喊父亲。

不一会儿梁珍就出来了,见到沈卓也是十分高兴,“来了就好!来了就好!是不是跟家里打过电话了?——哦,这位姑娘是?”父子俩目光都看向叶欣,赞叹也好奇。

放好了自行车,沈卓拉着叶欣的手介绍:“这是我妻子,叶欣。”

叶欣微笑着问好,一副文静乖巧的模样。

梁珍有些惊讶:“你已经结婚了?”又连连点头:“你们都长得十分俊俏,站在一起般配极了!”

梁庆和细心些,问道:“你们俩都在首都,是一起考上了大学,在这儿念书?”

沈卓点头:“是的。”

梁家父子又是一阵夸赞。夫妻一起考上大学并不多见,尤其是从那么偏远的地方考过来的,可见得优秀。

同时又觉得他们俩实在人物出众,难得一见。

一边说着,一边进了堂屋。

招呼着坐下,梁庆和先走开了,去告诉其他人。

梁珍看着沈卓仍是难掩激动,“你来了真好!只是没想到你们突然过来,家里有些人早上有事出去了,不齐全,不然大家见一见才好,这可是大喜事!”

沈卓不太适应对方亲切熟稔的语气,仅凭父母名字认的亲戚,还很陌生呢。

叶欣又不说话,安静坐在一旁。

他只好自己开口道:“您能告诉我,当初我母亲和父亲怎么离开首都的吗?”

梁珍有些意外,“他们没有告诉你吗?”又了然点头,“倒也正常,他们离开京城不远千里到西南山区落户,就是为了跟这里再无牵扯,自然不会告诉你了。”

随后便说了说当年的情况。

原先的梁家,在“实业救国”时期曾创下一番事业,经过民国时期的发展,规模不小,虽然在抗日时期遭到了重创,但最终积累下不小的家产。建国后梁家主动捐献了大部分家产,名声不错。

当时还有没来得及清算的一些势力,见梁家资产缩水便想趁机挤压,明面上说两家合作,需要梁家小女儿梁倩嫁过去。

梁倩当时十八岁,青春貌美,勇敢无畏,对此事愤怒且抗拒,一来她不愿屈服恶势力,也讨厌家里的妥协;二来她早有意中人,是一个中药铺的穷小子。

中药铺的穷小子叫沈殷杰。沈家祖上是御医,后来随着清王朝的解体没落了,医术倒是代代相传,在首都开了家药铺为生。抗日战争时期,父母兄弟皆牺牲,就剩他一个人。因年幼看守不住药铺,索性盘了出去,自己从东家变伙计,一边在铺里干活,一边拿了钱去念书。就是在中学念书的时候,与梁倩相遇相爱。

梁倩不想听从安排,沈殷杰又无牵无挂,两人毅然携手离京出走,一去几十年,再无音讯。

……这不就是私奔么。

叶欣默默听完,在心里这么嘀咕了一句。

随后转头看向沈卓。

只见他垂眸沉默,不知道在想什么。

梁珍说完,也有几分感慨,“当时父亲主事,我也无奈。妹子离开前只留下一封书信,什么也没带,就那么匆匆走了。”

他的目光落在高大俊美的沈卓身上,带着几分看晚辈的慈爱与温和,也非常欣慰,“没想到你都长那么大了,还长得那么好,尽挑着你父母的好处长了,你又是姓沈、又是学中医,所以我们才大胆去找你求证。你来首都上大学也好,这是缘分。”

又问:“你父母还好吗?这么多年过去,日月换新天,你外祖父外祖母也去世了,亲人还是相见团聚的好。这二十几年,家里一直惦记他们呢。”

沈卓这才抬眼,淡淡说了一句:“他们已经去世了。”

梁珍大惊,“什么?!”

沈卓便低声解释了一番。母亲因生他难产去世,父亲又于他年少时出了意外,他没有任何兄弟姐妹。

此时梁庆和也和母亲、妻子、兄弟、叔父等人一起过来了,见正说着,也没有喧哗,先安静坐下。听完沈卓父母皆亡,不免悲伤叹息。

这么多年没有消息,社会又连番动荡,其实也隐约料到了。

梁珍看向沈卓的目光更慈爱了,“那你岂不是小小年纪就一个人生活了?无依无靠,想必很辛苦。”

沈卓摇摇头,看向叶欣,声音柔和了几分:“父亲去世之前给我定了亲——叶欣是下乡知青,很聪明、很勤劳、对我很好。后来我们就相互扶持,一起生活,到了年纪领证结婚,去年恢复高考我们一起考来了首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