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秦唐之好晏央免费阅读 > 第27章(第1页)

第27章(第1页)

靠天吃饭的黔首,以及那些盐民丶小商贩等,也不过是勉强糊口罢了。

一旦碰上年成不好的时候,这些黔首们的日子不会比其馀几国好过。与其他几国相比,齐国仅有的优势,也唯有战乱较少了。

他们不必像魏丶楚丶赵边境之地的黔首一般,担心着哪一日有人打来。因而,在这战国乱世,他们的日子过得还算稳当,仅此而已。

李令月与姚贾默默将所见所闻记在心中,前者思考着如何提高黔首的幸福度,来赚取积分,後者则准备将齐地的情况写在一封奏疏中,呈予秦王。

在临淄停留几日後,李令月与姚贾使团一起离开了临淄,一路向着黄海的方向而去。而後,他们从齐国的腹地折返,往魏国所在的方向而去。

当齐国君臣听闻秦军与秦国使臣尽皆离开齐国,没有滋生任何事端时,一颗心终於彻底放下。

他们总算是不用一边在王宫中看着歌舞表演,一边担心着李令月和姚贾会不会突然暴起了。

此时,秦魏交界处,蒙骜已连下魏国十馀座城池,魏军被打得满头是包。

魏王向赵国求援,赵国推说自己刚挨完打,实在没有馀力帮助魏国,一点儿也不顾及十几年前老大哥帮他解了邯郸之围的情谊。

燕国被秦啃去大半地盘後,都缩水成那个样子了,魏王也不指望燕国能够帮到他什麽了。在选择求援对象的时候,魏王直接忽略了燕国。

齐王连见魏使一面都不肯,魏王自然明白了他的意思。

赵国丶燕国丶齐国皆指望不上,至於韩国,更是早早就成了废物点心,让各国给欺负得不要不要的,魏王最後的解围希望就落在了楚国身上。

可惜,他好不容易等回出使楚国的使者,却仍是空手而归。

楚王表示自己虽然有心出兵相助,可楚地实在太偏远了,等楚军赶到魏国,黄花菜都凉了,所以,还是请魏王自己努力吧,他在精神上支持魏王。

魏王增颓然地跌坐在地上,此时的他,早已没有任何形象可言。

难道,他就只有降秦一条路可走了吗?

在这个深秋,魏王增感受到了刺骨的寒意。

仿佛身边所有可信任的人都背弃了他,他原以为几国之间再有龌龊,面对暴秦的虎狼之师时,仍能一致对外,就像他的叔父信陵君犹在时那般。却原来,一切都是他的错觉。

魏国还未亡,但不知怎的,魏王增仿佛已经看到了六国的末路。

在秦国如此强势的情况下,各国仍然各扫门前雪。来日,新郑丶大梁丶邯郸丶蓟城丶临淄丶寿春沦陷,又有谁能顾得上谁?

这时,魏王增身边终於有人看不下去,对魏王道:「那廉颇如今就在我大梁城中,他为赵将之时,曾与秦军打过不少仗,没让秦军讨到便宜。既然我方无将可用,王上何不试试启用廉颇?」

魏王增开始认真地思考这个提议。

他这也是被逼的没法子了,援军找不来,朝中将领完全挡不住蒙骜的攻势。否则,他断然不会考虑启用一个不知根底的将领。

然而,既知廉颇就在大梁城中,秦国君臣又岂会毫无防备?

当魏王增稍稍表现出要用廉颇的倾向之後,秦国安插在大梁城中的细作便开始四处散布与廉颇有关的传言,说他刚愎自用,看重自己胜於君王。他在邯郸最危难的时刻抛弃了邯郸,其为人不可信。若是由他掌了兵权,魏王的性命都掌握在他的一念之间。

魏王增在一家茶楼中听到这话之後,惊出了一身冷汗,再也不提任用廉颇的话。

这时,秦国已拔得魏国二十城,设为秦东郡。

……

人与人的悲喜并不相通。

这边魏王愁云惨澹,那头秦国君臣却欢欣鼓舞。

咸阳王城中,秦王政在与大臣们一道庆祝了前线的胜利之後,就是否乘胜追击的问题展开了讨论。

有人认为应该乘胜追击,直接打到大梁去。

还有人则认为,应该见好就收,徐徐图之。

老将王翦就属於後者,他对年轻的秦王道:「如今并不是灭魏的好时机。隆冬将至,这仗若要接着打下去,魏国固然会损失惨重,我秦国也讨不到什麽好,老臣恳请王上撤兵。」

王翦担心秦王不知轻重,贪功冒进。

秦王政只是略略思索了一番,便点头道:「可。寡人收到消息,姚贾与唐军已离开齐国,进入魏国境内。和谈之事,就交由姚贾来办吧。」

「此番寡人派军攻魏,是因为魏王与楚王对寡人不敬,指摘寡人行事。若想寡人退兵,魏王需得让寡人看到他的诚意——寡人要魏王献上与秦东郡相邻的十城。」

实际上,魏王和楚王没有直接指责秦王,而是把矛头指向了对燕国废太子动手的「秦军」,也就是李令月一行人。

但嬴政毫不犹豫地把这笔帐转嫁到了自己身上,这便是在向各国表明,那支「秦军」在外的所作所为,都是经过了他这个秦王许可的。再有人逼逼叨叨,便等同於是在指摘他这个秦王。

王翦看着将一切安排妥当的秦王,不由点了点头。

他这心算是白操了,他却颇为高兴。

秦王虽年轻,眼中看到的却是全局,断然不会因为一场战事的胜败而被冲昏头脑。

有王如此,於他们秦国而言,是大幸。<="<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