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华夏美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的日子如同一座即将逼近的山峰,沉甸甸地压在每个艺术生的心头。
美术学院楼前,各式各样的毕业作品展示牌已经悄然立起,它们如同无声的宣言,宣告着这一批年轻艺术家们的成长与蜕变。艺术工作室里灯光不曾熄灭。地上散落着揉皱的画纸、废弃的颜料管,那些未完成的画作被反复涂改,色彩斑驳,如同创作者此刻杂乱的思绪。在雕塑专业的工作室,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从早到晚就没停过。
走廊上,时不时能看到抱着厚重画册的学生,脚步匆匆。指导老师们的办公室里,学生们进进出出,拿着修改后的方案虚心请教。“老师,您再帮我看看这个地方,我总觉得还差点意思。”“这个创意很好,但在阐述的时候要更有条理一些。”老师们耐心地指导着。
作为艺术治疗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选择以下三种方式之一参加答辩。
其一,提交个人创作作品,让作品成为自己对艺术治疗理解的视觉表达;
其二,撰写学术论文,以严谨的逻辑和深刻的见解阐述专业理论;
其三,完成详尽的案例分析报告,用真实的数据和案例为艺术治疗的实践发声。
此刻,田伊娜正全力以赴地忙碌着她的调查报告。电脑前,她像一位严谨的科学家,对每一份数据进行仔细的整理和分析。她不断挖掘数据背后的信息,归纳总结艺术治疗在不同人群、不同场景中的共性与差异。
晚饭后,杨帆教授逐一检查自己带的几个研究生的答辩准备进程。
事毕后,他召集大家开个会。
杨帆教授说到:“我知道大家现在都在最后冲刺节点,忙得不可开交,但有个事还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如果愿意参与的可以报名。”
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但有人心里暗自嘀咕,猜想这肯定不是一件轻松的任务。
“美国那边的‘芳菲案件’的联络人陈励,他本身也是我们学校的杰出校友,他倡议举行一个艺术作品的义卖,把钱捐给她的父母,主要用于支付美国那边的费用……你们也知道,光调查和搜索,已经花了很多钱了。所以……我想我们也能尽一份绵薄之力。”
“我们美术系呢,也准备捐出一幅画,我个人也愿意……”杨帆教授话音未落,田伊娜激动地看着导师,说到“我报名,杨教授。”
“太好了,伊娜……其他人呢?”杨帆教授把目光投在了其余几位研究生的身上。
一时半会,会议室里面鸦雀无声,突然有个男生说到:“陈励这么有名,他随便拿出一两幅作品应该就能凑很多钱了吧,我个人比较擅长的不是绘画,而是雕塑,这个作品要义卖也得等很长时间,光做都得大半年……”他显得有些不情愿。
“就是,画幅画也得花好多功夫,别说其他纯手工作品了。”几个人在小声附和。
杨帆教授理解地点点头:“没关系,大家的答辩才是最重要的。这是自愿参与的,不强求。”
…………
“杨教授,我想让您看看这幅画。”田伊娜小心翼翼地拆掉牛皮纸包装,顿时一幅映入杨帆的眼帘。
“好熟悉的面孔,这……这不是芳菲吗?”杨帆有些吃惊。
“正是,这是我回家的那段时间画的,每次看到这幅画,我心里都有种说不出的伤感,您看看这幅画可以参加义卖吗?”田伊娜满怀期待地问道。
这幅油画还没有“上光”(光油是一种透明的涂料,最后涂抹在油画表面干燥后会形成一层透明的保护膜,简称“上光”),长宽大概100厘米80厘米,它静静地站在画架上,接受着作者的导师的检视。
“这背影,蕴含着一种深沉的力量,静默而强烈。手中的玫瑰尤为夺目,与整幅画的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仿佛是整幅画的灵魂所在。真不错……真不错!”杨帆教授的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赞不绝口。
然而,片刻之后,他轻轻摇了摇头,似乎有些遗憾。
“教授,您觉得这画有什么问题吗?”田伊娜见状,连忙追问。
“哦,不,画得很好。只是我觉得,这个尺寸似乎还不够震撼。如果能将整幅画扩大三倍以上,那其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定会更加非凡。”杨帆教授解释道。
接下来的一周,两人合力,将原本的画作升级成了一幅长宽达到3800厘米2100厘米的巨幅新作。
在保持原有内容精髓的基础上,他们进行了细致的调整,杨帆教授亲自操刀,重新勾勒了芳菲的裙摆线条,使其更加流畅而富有动感;同时,他还对整体色调进行了微调,将颜色调暗了一些,营造出一种更加深邃而富有层次感的氛围。
经过这番努力,这幅画不仅保留了原有的情感深度,更增添了一份震撼人心的力量。
“名字呢,‘玫瑰的诉说’是我之前想到的,您觉得有没有更好的命名?”田伊娜问道。
杨帆教授思索着,没有言语。
“其实,我是做了一个梦,我梦见了芳菲,正好我家的玫瑰花基地正在重整,我就特别想表达出来,或者是芳菲想让我表达……”田伊娜补充道。
“我想,可以改为‘归’。”杨帆教授思索良久,缓缓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归”意味着一种生命的轮回与回归。玫瑰象征着美好与情感,创作者参与了一片玫瑰花基地的重整,恰似生命经历变化后又回到一个新的起点,准备再次绽放。“归”在这里寓意着生命的延续与重生,也暗示芳菲的生命如同玫瑰一般,在经过磨难后,找到了一个可以寄托与展现的地方,完成了一次生命意义上的回归。
田伊娜写完了这幅义卖作品背后的创作意义。并署上自己和导师的名字,提交给了活动负责人陈励。
在专为芳菲筹款的艺术作品义卖网站上,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跃然屏上,吸引着全球观众的目光。小左和大左在浏览时,也被那幅名为“归”的油画深深吸引。
在细看作品的介绍信息时,小左的眼中蓦地闪过一丝光亮,仿佛是在黑暗中寻得了一盏明灯,恍然大悟般地轻呼一声:“快,我们赶紧联系这幅作品的作者!”
在美术学院的楼前,小左和大左终于见到了田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