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穿到北宋当权臣 笔趣阁 > 第23章(第1页)

第23章(第1页)

公租房再便宜也得交钱,太学生出身寒门,孤身进京求学能省则省,别的班什麽情况他们不清楚,反正乙班的除了苏景殊和王雱还有少数几个带妻儿一起进京的同窗其他的都选择住在监舍。

新生老生互通有无,住宿生的消息比走读生灵通多了。

周勤笑的不行,「先前没想到你们不知道太学只有肉馒头可口,大家看到你们二人钟声一响就往外跑,想起来要提醒的时候已经晚了。」

苏景殊幽幽擡头,「那你们还跟着往外跑?」

周勤和周青松乾笑两声,闷头吃他们的饭。

苏景殊:……

懂了,都是来看他们笑话的。

是他太天真,什麽班里还是好同学多,分明都是坏东西。

吃过午饭回教室,经过食堂的打岔,同窗之间的气氛都比上午轻快许多。

苏景殊有气无力的趴在桌上,「所以我们俩是过来给你们调剂心情的是吗?」

周勤转过头,一本正经的弯腰谢道,「景兄客气,小弟在此谢过。」

此话一出,全班的同学都煞有其事的站起来作辑,「景兄客气,小弟在此谢过。」

塑料友情靠不住,王雱笑的直不起腰,好在他还有最後一丢丢良心,没有和其他同窗一起作辑道谢。

苏景殊:???

你们礼貌吗?

谁说不重同窗重同年?谁说太学生除了学习什麽都不管?谁说太学生都不爱搭理人?谁说太学生只会独善其身?

这像自闭卷王的样子吗?

自闭的只有他自己,这些全是活泼开朗大男孩!

一群人闹到直讲过来才消停,经过一番课前打闹,午後的课也没人犯困,让下午来上课的直讲也甚是满意。

太学和後世的大学差不多,学习多靠学生自觉,直讲们上完课就走,学生有问题可以去直舍找他们解答。

苏景殊收拾好书箱,看看左右同窗桌上的书卷,对他们的主修科目大概有了了解。

周勤正好坐在他前面,转过头说话很方便,「小景殊,你选好主治哪一经了吗?」

「选好了。」苏景殊回道,「主治《春秋》。」

本朝印刷业极其发达,朝廷也一直在大规模的印刷儒家经典。

太学教九经丶五经丶三礼丶三传丶学究,真宗皇帝下令主持校订刊印《九经义疏》颁行天下作为法定教材,但是九经那麽多不可能全部精通,学到後面都会定下主治某一经。

《九经义疏》是在孔颖达组织编撰的《五经正义》的基础上编撰的,儒学多门,章句繁杂,门第之见太重不利於朝廷取士,所以得统一标准让天下学子来学习。

义疏主於诠解注文,注不驳经,疏不驳注。

《九经义疏》在《五经正义》的基础上加了贾公彦的《周礼》《仪礼疏》丶徐彦的《公羊传疏》丶杨士勋的《谷梁传疏》,乃是如今最权威的经学教科书。

天下士子人手一份,不管主治哪一经,《九经义疏》都是基础。

周勤有些诧异,「《春秋》微言大义,常令士子知难而退,主治《春秋》的可不多。」

就拿他们太学的学子来说,治诗经的最多,易经次之,书经再次之,修春秋丶礼记的的都很少。

周青松听了一耳朵,听到这里不由摇头,「你这是自己夸自己?」

周勤收好书箱双手负後,「此言差矣,这叫英雄所见略同。」

苏景殊凑到他书箱里看了一眼,果然最上面就是抄录的《春秋》经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