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清穿我给康熙当国师攻是谁 > 第18章(第1页)

第18章(第1页)

这话听着有点复杂,常宁一时半会儿想不明白,索性甩甩脑袋把事情都甩出去,想不明白的事情就不想,反正他还小,这些本就不是他该想的事情。

真小孩没有烦恼,伪小孩却忍不住多想,隆禧趴在他们家二哥并不宽厚的肩膀上,想了一会儿还是问道,“二哥觉得是汗阿玛做的对,还是玛嬷做得对?”

福全愣了一下,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又开口,“二哥也不知道。”

一个是他们汗阿玛,一个是他们玛嬷,说哪个是错的都不应该。前朝形势严峻,他身为长兄什么忙都帮不了,又哪儿有资格来评判长辈的对错。

话题逐渐沉重,连吹到身上的暖风也没那么舒服了。隆小禧揉揉脸换了个话题,“二哥,大臣来清宁宫求见皇上都要递牌子吗?”

“我知道我知道,我见过绿头签。”不等福全说话,常宁便抢先开口,“朝臣求见皇上要先递牌子,让外奏事处审查之后再呈到御前,三哥每天早上和晚上都会查看,想见谁就召见谁,不想见的就把牌子退回去,可有意思了。”

平时送到他们三哥跟前的牌子都是鳌拜他们挑选过的,几个辅政大臣想见皇帝就不用那么麻烦了,直接带上自己的绿头签进宫就行,反正皇帝不会拒绝见他们。

说到这里,常七岁凑到弟弟跟前神神秘秘的说道,“据说皇帝去后宫挑妃子侍寝也会用到绿头签,那玩意儿用处大着呢。”

隆禧煞有其事的拍手鼓掌,厉害!”

说句丢人的话,他一直以为绿头签是后宫的专属,皇帝翻牌子挑人侍寝他知道,翻牌子挑大臣觐见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哪里哪里,也就一般般。”常宁难得被弟弟那么崇拜,嘚瑟的尾巴都要翘起来了,正要谦虚两句以示矜持,然后他们家二哥黑着脸杀了过来,“不是!二哥!弟弟刚才没瞎说啊啊啊啊啊!”

隆小禧被放到地上,笑哈哈给四处逃窜加油助威,“哇跑的好快,再跑快一点!”

常宁:???

隆小禧你好意思吗?!

晴空万里,天光正好。

鳌拜昂首阔步走进清宁宫,从袖子里取出一张折子拱手送上,“皇上,平南王尚可喜上疏请求归老辽东,奴才等不敢擅作主张,特来请皇上谕旨。”

康熙不甚在意的摆摆手,“朕不管,你们来拿主意就是。”

少年帝王活动着筋骨,眉眼间的明显的不耐烦。

鳌拜笑了笑,竟真的顺着这话往下说了,“尚可喜隔两年就上疏告老还乡,从先帝年间到现在也有七八份折子了,奴才等觉得他应该只是想让皇上开口挽留,不是真的告老还乡。折子不看也罢,皇上下一道谕旨挽留便是。”

尚可喜在顺治六年便进军广东,残明旧部望风归降,一路势如破竹,之后便常驻广东,重建礼乐文教,安抚南明遗民,这些年下来也算劳苦功高。

广东那边乱子多,尚可喜能镇守那地方,可见本事不一般。那也是个聪明人,怕功劳太大被惦记上,从顺治十二年开始就不停的上折子说自个儿身体不好想回老家休养。

他生在辽东,正儿八经的北方人,广东在东南沿海,气候差别巨大,以此为借口上疏请归谁都挑不出毛病来。

能在官场上如鱼得水的人都深谙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尚可喜虽是武将,但是谋略手段哪个都不缺,不然也不会以前明降将的身份一路高升为手握重兵藩屏广东的实权王爷。

上折子告老还乡只是做做样子,朝廷真准了他的折子那才坏事。

“既然如此,那就写折子吧。”康熙坐回去,招呼顾问行准备笔墨,嘴里还不住的嘟囔道,“老东西就是事儿多。”

听上去是在骂尚可喜,实际上是想骂谁只有皇帝自己清楚。

鳌拜老神在在的等小皇帝拟好诏书,连同折子一起放回袖子里收好,眼珠子一转再次拱手道,“皇上,奴才还有一事,不知当说不当说。”

康熙把笔扔到桌上,捏着手腕道,“有事就说,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磨蹭?”

“那奴才就说了。”鳌拜被呵斥了也不恼,站直身子看向年少无知的小皇帝,“当年咱们入关,永平一带的地应该划给两黄旗却给了两白旗,两黄旗的将士们只能在涿州一带安家,这般安排本就于理不合,您看是不是寻个机会把地换回来?”

康熙一愣,心中疑窦从生,面上还是一副不耐烦的表情,“咱们入关都那么多年了,各旗将士过的好好的,猛不丁的换地作甚?”

“皇上莫急,容臣细细道来。”鳌拜一甩马蹄袖,上前一步取笔蘸墨,寥寥几笔画出八旗拱卫京师的布局,和在自家书房一样自在。

康熙心中窝火却又奈何他不得,掩在袖中的手捏成拳头,“说吧,朕听着。”

清宁宫中君臣暗中较量,另一边,福全、常宁、隆禧兄弟三个在两宫之间的长道上闹了好一会儿,直到太阳挂到头顶才消停。

常宁挨了顿臭骂后不敢在弟弟面前胡咧咧,挤眉弄眼扮鬼脸,又挨了一个脑瓜崩才算真正老实下来。

福全教训完臭小子后心平气和,朝站在路边叫好助威的另一个臭小子招招手,举手投足淡定从容,和刚才那个追着弟弟到处跑的傻哥哥判若两人,“走吧,汤师傅应该已经到了。”

他们汤斌汤师傅是顺治九年的进士,入选宏文院庶吉士,顺治十二年出任陕西潼关道员,回京后被点为翰林院学士,为人清正严肃,学问尤其高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