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啥意思,我们儒生还能和那帮方式一样挨骂吗?
他们挺了挺胸膛,不以为然——咱们可是现在的正统学说。
已经是瘫软在地上,但因为众人注意力都在天幕上,所以暂时还没人来清算他的公孙卿翻了个白眼,低声自言自语道:“刚刚一个个幸灾乐祸的,等会就陪着我一起倒霉。”
他完全是想多了,方士装神弄鬼,毫无可取之处才会遭此弃如敝履,儒生们怎么会和他一样呢,可笑极了。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汉宣帝之后的继任者——汉元帝,则开启了元成哀平时代。
在这里,西汉的盛况急转直下。
你不能说汉元帝是一个废物,如果他不是坐在这个位置上的话,也许还能勉强算是个有才华的人。
他多有才艺,书法琴箫样样精通,且少时好儒生活简朴,宽宏大量。这要是我们的身边人,应该是一个值得大家仰慕的贤士。
可他偏偏是汉朝的继任者,这个位置想要坐好,必须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强硬的手腕。
知子莫若父呐,汉宣帝早就说过:“乱我家者,太子也!”
当然,在我们现在看来,即便是汉元帝不乱,后面总会轮到一个没本事的皇帝即位,这也是家天下的悲哀所在。
汉元帝是真真被儒生教坏了,他坚持俗儒,自己还又是个只认死理的书呆子。
他直接改变了从汉武帝坚持至今的王霸并行之理念,全盘听底下这帮儒生说什么就做什么。
这些儒生是真儒生吗?他们真的是想要运用自己的学说,辅佐君王建设盛世王朝吗?
狗屁,全都是带着儒生的帽子的假儒生。如果孔子看见自己的研究师士被这些“好学生”这样子用的,恐怕气得能从坟墓里爬出来。
他们在经典书本上寻章摘句,为了写出来的策论表面上句句有出处,好让汉元帝这个俗儒心服口服。
本质的目的,都是为了把民脂民膏从国库里掏出来,装进自己的私人口袋里——甚至搬国库里都不够,他们还要再加重对贫民的剥削,以此丰盈自我。
原本秦汉时期有一个绝佳的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即为徙陵,意图在让豪强离开自己原来的土地,这样他们就无法根植于固定的地方,也就壮大发展不起来。
汉元帝这个书呆子,真的就听了底下儒生所说的那一套观点:“安土重迁,是民之所望,落叶归根,故乡家园是每一个人所魂牵梦萦的地方,所以迁徙百姓是不道德的……”
这些人还从六经中找来依据,支持他们的观点。
诚然,这些观点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作为君主,不能只听表面上这些冠冕堂皇的道理,要看他们到底是为了谁的利益。
这真的是为了让百姓回归故里吗?恐怕不是吧。这些儒生本就是由豪强地主富民考取功名而来的,他们真正想要的,就是废除这些打击地方豪强的法令!
地方豪强一直待在一个地方,其后果最终由那些被掠夺土地的底层贫民们来承担——关东困极,流离失所,这样的景象汉元帝看不到,还满心以为自己施行的是真正的“仁政”,殊不知他就是本朝第一小丑。】
汉武帝听得两眼一黑:朕一世英名,怎么生出来这么个没本事的玄孙!
他无处发泄——连他的儿子都还只是个娃娃,他能上哪儿找这不肖子孙发火去。
到底还是太便宜那帮地方豪强了,压得不够狠,才会让他们爬到自己玄孙头上!
还有这些个儒生博士。
汉武帝转过身,眼神在一票儒生博士身上扫了一圈,连带着也没了好感。
这个傻玄孙,朕“独尊儒术”是为了教化百姓,巩固统治,怎么你反过来被他们耍得团团转啊!
--------------------
汉武帝你别急,元成哀平,这才说到第一个呢(望天)
不过汉武帝还没有想好如何处置这些儒生博士。
祸害大汉的并不是眼前这一批人,他们在自己手里至少还算是规规矩矩,拿捏得住。
参悟天幕话语中的含义,几十年后的儒生,是地主豪强考取功名而来。
只要能够把对豪强的高压政策延续下去,就不用担心大汉落入这些人手中。
抑制豪强土地兼并的方法有很多种,那个废物玄孙废除的“徙陵”政策是其一,从赋税政策上进行针对,给这些过于富有的“农民”超级加倍,也是一种办法……
狠心一点,甚至可以封闭他们的上升通道,下令豪强商贾之后,不得察举入仕。
汉武帝雄才大略,一瞬间心中已经有了数种应对之策。
儒生博士们又被汉武帝扫了一眼,个个心里是直打寒战——可别真的和公孙卿那个软虾爬说的一样,汉武帝连儒生们也要清算。
好在汉武帝没有准备把他们一刀切了事。这件事思考起来汉武帝也头疼得很,儒生们总归还算是用起来趁手,倘若火急火燎地扫进垃圾
桶里,对时局的稳定也不利。
还是得长远着来。
儒生博士们不敢揣度圣意,也不知道他们未来的那套俗儒路线已经被汉武帝提前安排了死缓,只是提心吊胆着,你不敢望我我也不敢望你。
【汉元帝的小丑事迹可不止这点儿,他甚至因为自己的无知和死要面子害了自己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