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苏大荣早就已经愁得不行了,开了个头后都不用林回星追问,他就跟倒豆子一般抱怨道:
“也不知道皇帝是怎么想的,今年春天才打了仗,如今说是又要打了,前几天县里的佐使来收秋税,一亩地竟然收了六升粮,我们村里可都是些下等田地,以前一亩地至多不过四升,就连村里今年刚开荒出来的地,一亩都收了三升的税。”
“虽说刚收了秋粮,但是这粮税一交,村里谁家的粮食都不多了。”
“也是之前听县里佐使说县里来了好几个木材商人,好像是皇帝要修行宫,如今正在四处收购木材,给的价格也不低,所以我们就商量着砍些木材出去买,换了钱买点粮食回来,也不至于开春后让家小饿肚子不是。”
说起前段时间交出去的粮税,苏大荣现在都还一肚子的怨气。
上梁沟所处深山,附近虽然也有几个村子,但到底是地广人稀。
村里的田地是不限量的,只有你家里有足够的劳力,大可以去附近开荒。
前朝时,国家对他们这些山民还是很宽容的,深山路远,府衙都懒得派人来收税,村里人开多少地,收多少粮都能全留在手里。
那会儿日子虽然也没有多好,但是大家总是能够吃个七八分饱的。
新皇上位后,用重刑,纳重税,以至于县衙的佐使为了保住饭碗,只能带着干粮走上一两天来上梁沟收粮税。
去年还只收熟田的税,一亩地税粮四升,三年内开出来的荒地更是不用纳税。
苏家人手少,壮劳力就苏大荣一个,多的田地也侍弄不过来,所以只有八亩熟地三亩荒地。
其中一半种粟,一半种稻,这两样作物的产量倒是差不多,亩产稳定在三石到四石之间。
总归是看年景,年景好产量就高一些,年景差就低一些。
永国的一石为两斗,一斗约莫十四斤左右,就算是年景好,一亩地的出产也不过一百一十斤左右。
就这一百一十斤的粮食,一亩地还得交八九斤的粮税。
别看八九斤听起来不多,苏大荣他们一年可不止就交这么一次税,每年还有夏税、人头税,各种苛捐杂税加在一起,哪里是地里的这点出产所能够负担的。
要是不趁着现在农闲想办法出去挣点钱,等到开春交完人头税后,苏家的粮仓里恐怕就要跑耗子了。
不过说是出去买木材挣钱,对于苏大荣这种头一次下山卖东西的人来说,心里还是有些没底的。
见苏大荣一脸的犹豫和彷徨,林回星想着这或许也是一次了解这个时间机会。
“要不我跟您一起去吧!”
进城
林回星这话一出,苏大荣当即就愣住了。
在苏大荣眼里,林回星是刚从外面回来的人,这还没来得及好好歇息修整,又要跟着他们出去卖药材,着实是太劳累了一些。
苏大荣犹豫着说道:“可是我们已经商定好了,明天一早就要出发了,你这刚回来,还是好好歇着吧。”
林回星毫不在意地摆了摆手:“没事,我平常在外面跑惯了,不累,我跟你们一起去。”
不得不说,对于这个提议,苏大荣还是很心动。
上梁沟的村民平日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要不是眼下日子已经快过不下去了,打死他们,他们是怎么都不愿意进城卖东西的。
外面的人好不好相处,会不会看他们老实就坑害他们?
这些事情是苏大贵决定要带着大家下山卖木材后,一直萦绕在大家脑海里的问题。
林回星是商贩,平常多在外面走动,对于外面的事情自然比他们要清楚一些,有他陪同,这次出行倒是能够稳妥不少。
苏大荣越想越心动,连饭都顾不上吃了,直接取下了墙上挂的火把往外走:“你慢慢吃,我去和我阿兄商量一下。”
上梁沟的村民是用不起灯油的,好在山上有很多的松树,平时把松油收集起来,做成火把也能燃烧许久,这也是苏家人晚上照明的唯一方式。
之后的事情自然不用多说,对于林回星要随行的事情,苏大贵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下来。
苏大荣回来后让林回星明天一早在家里等他。
离开苏家时,季娥往林回星手里塞了一根巾帻:“事出突然,衣裳肯定是来不及做了,这头巾你戴上。”
虽然这两个多月林回星特意没有理发,但他那只有六七厘米长的头发看着还是有些不像话。
好在永国对于百姓的外表并没有太多的规定,之前林回星说自己剃发只是为了在外行走的时候方便一点,苏家人也没有多做他想。
以前林回星在外面是什么打扮季娥管不着,现在既然有了布料,她赶制个头巾还不是简简单单的事情。
明天林回星把巾帻一戴上,有谁能发现他的头发短得出奇?
林回星一想也是,他之前只在上梁沟活动,倒也不用太过注意这些,现在既然要下山,确实得多注意一些。
回到暂居的旧木屋后,林回星还在思考,也不知道这永国的户籍是怎么个章法,他在这里可是个黑户,到时候可别连城门都进不去。
现在林回星唯一的底牌,就是他过来之前在网上买的那两个银元宝了,单个一百克的元宝,体积不大,随便往怀里一塞别人也看不出来。
这两个银元宝是林回星花了一千多块钱买的,也不知道在这边能值多少。
在没搞清楚这个世界的基本情况之前,林回星也不敢贸然把银元宝拿出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