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我有一个剑仙娘子免费阅读 > 第61节(第3页)

第61节(第3页)

台下,陈牧之轻摇着一只黑色羽扇起身,对赵戎与林文若露出一个微笑后,潇洒上台,对六一居士言语了几句。

不多时,清净子听到了六一居士的呼喊,嘴角一撇,起身上台。

站在一旁的蓝玉清与清元子,对视一笑。

此时,全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台上,但是站在冲虚观众道士最前方的那个头戴南华巾的老者,则是面色洽淡的偏头眺望说经台外的景色,手里一串念珠轻轻转动。

某一刻,他微微抬了抬眉,转头看了一眼某个一直审视着他的年轻儒生,随即回过头去,不再理会。

赵戎见那个神秘老者发现了自己,也没有掩饰,继续循着他的目光望向台外,那个方向视野宽阔,可以将终南山南部群山的风光尽收眼底,下一刻,赵戎眉头一挑,嘴唇抿成了一条红线。

第一场清谈的双方分别是陈牧之与清净子。

清谈开始前双方要相互自报身份,此时已经无需隐瞒。

清净子为主方,选题是《道经》中的“上善若水”。

清净子所执论点即是“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近于道。”

因此陈牧之作为客方,必须对其问难,只能被动的执相反的论点,即“上恶若水”。

如此一来,刚开始的优劣很容易看清。

上善若水是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并且儒道二家虽然有极多争端,但是在关于水的看法上,却出奇的一致。

赵戎饱览圣贤书,见过很多对水的称赞,皆是符合道家“上善若水”的大道。

比如“智者若水,水有儒风”,比如“君子见大川必观”;比如“夫水者,君子比德焉”

甚至某位儒家圣贤的“人性本善”论,就是“上善若水”的另一种表述。

这一切的根源,是圣贤书上记载的某个久远到不可知的年代,儒家至圣先师曾于某个大川旁遇道祖,执弟子礼,倾听道祖谈水……

所以清净子选择这个辩题,确实聪明,毕竟书上关于水的论述不知凡几,轻易就能作为谈证。

清辩开始。

双方道明论点后,清净子手持念珠,却没有转动,沉声道:“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陈牧之微昂着下巴,轻摇着羽扇,悠然道:“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

虽然因为论点,陈牧之开局就处于下风,但是,短短半刻钟不到,清净子就输了。

赵戎和林文若看着台上被陈牧之辩得张口结舌,哑然无语的清净子,相视而笑。

陈牧之采用了儒辩的辩风,抓住了清净子论点中的一个漏洞,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你不是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吗?也就是说,水其实只有一个品质,那就是“利”,利于万物。

因此,陈牧之为对方观点总结出了“上善若水,唯利是图”的简述。

然而,水并不是故意“利万物”的,它只是遵循自身的规律而流动,结果一不小心就“利万物”了。正是因为这个一不小心,才成了你口中的上善。

因此水是顺其自然。

于是矛盾也就来了。

人如果想做到上善若水,首先就要做到唯利是图;然后是“不争”;接着是“处众人之所恶”;但是这些都是为了名誉而自损利益,为了讨好众人而牺牲自己,这些都不是顺其自然,而是违背自然。

read_xia();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