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侠说:“好在手机里还有一些你拍的照片,想你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
我记得还有一台小型发电机,专门用来给手机充电的,不在箱子里,该是坏了或者丢失了。
张海楼继续道:“这么一晃就到了1937年,中国到处都在打仗,我和你海侠哥哥加入了老佛爷的队伍,没想到在那里遇到了张海峻,见到他时,已经快要断气了,他踩到地雷,被炸断了两条腿,老佛爷救了他,但也活不了了。”
我叹了一声气,即便是张家人,面对战争和热兵器,也和常人无异。
张海客道:“他弥留之际将自己的包袱交给我们,里面有三个胶卷,他说,他本来已经洗好了一半的照片,但张海客发来密保要他们连夜销毁所有东西立刻撤走,他只能带着剩下的胶卷离开了厦门,想着或许有缘能跟我们碰上。”
而这一别,就是17年。
期间,张海峻辗转了很多城市,一直把胶卷带在身边,当初那么嫌弃这三个人的动作和表情不符合时下婚纱照的标准,却从来没有忘记要将胶卷交到我们手里。
可惜最终只保留下来三个胶卷,而且在爆炸的过程中受高温融掉了很多地方,以当时的技术是完全无法修复的。张海楼和张海侠火化了张海峻残缺不全的尸体,将胶卷小心的收藏起来,准备等着科技发展起来后,再找机会洗出相片。
这一等,便是一个多世纪过去了。
百年前,数码产品日新月异,胶卷早已被时代淘汰,他们总算找到这方面的行家,修复了被毁的胶卷,洗出了其中一部分的照片。可惜年代太过久远,虽然能洗出来,但画面已经非常模糊,甚至还能看出破损的焦痕印在照片的边边角角、
两人便找人用数码加上ai的方式,一点一点的还原了照片的原貌,甚至在加入光影处理后,成像效果远远超过了老式相机拍出来的画面。
所以,我看到的照片,理论上来讲,也算是现代科技产物。
我抚摸着相册,原本是来自两百年前的回忆,可我却历历在目:“真遗憾,我没有和你们一同经历这一百多年的故事。”那一定是相当残酷,又荡气回肠的历史。
百年后的世界已经很和平了,老一辈的张家人虽然古板,却还是很享受科技带来的方便,那时候我外婆应该已经跟我外公认识,张海楼和张海侠早就和黑瞎子成了战友,有过命的交情,他们慢慢的等待着我的诞生。
张海侠道:“不用遗憾,我们都做了记录,就想见到你的时候和你分享。”
我很期待,以为是类似日记那样的文字记录,没想到张海楼拿着平板,进入加密文件,里面有几十个视频,每一个视频的下面都有录入的时间,从1921年到1944年。
我按照时间顺序逐一点开视频,每一个视频的长度都只有不到1分钟,是用我的手机录的,我惊讶的发现,张海楼和张海侠参加了几乎每一个历史上有名的战役。
那些被我写在“末日生存手册”的历史事件,他们竟然全都参与了。
“你们真是,我把历史写下来是为了让我们以后能避祸的,你们倒好,一个不落地都去凑热闹。”我激动得流泪,当然知道他们不是为了热闹,那个年代的有志青年大多都愿意赶赴战场,张家人有很多在战争中活了下来,也有很多因此牺牲。
每段视频开头都有一句“小玥,你猜这是哪里。”,两人对着镜头自拍,就好像在和我对话一样,他们的脸有时候很干净,有时候布满灰土和血迹,也许有过重伤的时候,但没有录下来。
张海楼把我抱在怀里:“你看,得亏你没在吧,那个时候的中国乱成什么样了,哪还有净土,前线全是战报,以你的性格,哪能安心避世,还不是一样冲锋陷阵,你这个从和平年代出生的小姑娘就别蹚浑水了,这些都是祖辈干的活。”
视频中,偶尔也会出现张启山和黑瞎子的脸,想必是录给我看的,但他们不敢明目张胆的拍摄,这两个人都很警觉,有时候视线是对着镜头的,但因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没有深究,太直接的拍摄显然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怀疑。
张海楼和张海侠曾多次想要在开战前阻止事件发生,可历史有它的轨迹,无论他们怎么做,怎么提前部署,都无法改变未来的走向。
我点开了最后一个视频,文件名是“1944广西”,背景是在海滩边,画面中的张海楼小心翼翼地把手机藏在袖子里,镜头随着他胳膊摆动,扫到了旁边几十个穿着军装的小兵,他把镜头稍微调整了一下,对着正在海边洗衣服的人身上。
看着不像张海侠。
洗衣服的人听见脚步声,转过脸:“等战士们休息好了就要立刻转移,日军的飞机随时会飞回来。”
说话的人帽檐压得很低,阴影遮住了半张脸,手里是一件带血的白衬衣,虽然洗过了,但红色的印记还留在上面。
“张瑞林怎么会在这里,”我立刻认出了对方,“他不是应该在槟城吗?”
我记得张瑞林说过,他不能回国,因为是背叛了张家逃至马六甲,一旦回去会遭到暗杀。
张海楼笑了笑,似乎猜到我在看到这段视频后会出现怎样的表情:“他在1930年的时候就回国了,那年头张家人自顾不暇,分散各处,没空管他这个叛徒。张瑞林把橡胶园给了一个被他扶持上位的老警察,这个警察在当地很得民心,之后便回国参了军,我们是在北海无意中碰到的,两支不同的队伍,正好半途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