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一路同行的近义词有哪些 > 第75章(第1页)

第75章(第1页)

他实在满腹心事,可又讳莫如深。

晏青棠与陆乘风两人都不觉看向肃征这个谜语人,对他的话一知半解,但他也不多说。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过往与秘密。

经历如何,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零公里”更像是一个外地游客的短暂打卡处。停留一阵后,三人就准备拐去别处逛。

正要走时,陆乘风发现了旁边的零公里邮政所。他看重叶城零公里这个的意义,拉了晏青棠要去盖上日期戳。

晏青棠本就对明信片、印章之类事物感兴趣,就答应了陆乘风跟他一起进去看看。

至于肃征,则与出租车司机一起在车里等待。毕竟晏雅钧那边还有隐患,他更想多留意周围动向,尽量时刻保持警惕。

可不知怎么回事,陆乘风到了地方后,又反悔了,今天不盖戳,反央晏青棠过几天等他要走的时候,再陪他来一趟。

“这么讲究,过几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吗?”晏青棠疑惑。

陆乘风笑了笑,卖起关子:“对我来说是挺特殊的。”

早一天晚一天来盖戳,这都是小事,晏青棠不甚在意。既然几天后的那个日期对陆乘风很重要,她与肃征送别他时,陪他过来邮政所一趟,也是顺便。

四月的叶城,已泛起绿意。

道路两旁,种着防风固沙的一排排白杨,也有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核桃树。

在春日暖阳中,长出翠绿新叶的核桃树迎风摇动,树影层层叠叠,倒映在他们的车窗上。

核桃原产于伊朗,新疆在两千多年前就有种植。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又将核桃传入内地,留下“张骞使西域,得还胡桃种”的美谈。

至于叶城县,则素有“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推广核桃优良品种,开展大规模种植。

晏青棠对果树有些研究,也听过“桃三杏四梨五年,想吃核桃十八年”的俗语,其实相较于其他果树,核桃树是不好种的。

叶城的核桃树还真特别,在这紧挨着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方,发展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这里温暖的气候与沙性土壤层很适合核桃树生长,种出的核桃皮薄,核桃仁没有丝毫涩味,香甜可口,于是远销全国甚至海外。

晏青棠有心要去河园镇核桃七仙园考察,据说那里有喀什地区当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核桃树群。里面最古老的七棵核桃树分别被命名为“福、禄、寿、喜、安、康、和”,所以才被称为“核桃七仙园”。[1]

不过在此之前,她更想先在近处简单逛逛,放松心情。

叶城县不大,有种上世纪小县城的陈旧与朴实。

出租车在一处巴扎停下,三人下车,这是最热闹的地方,行人络绎不绝,充满着烟火气。

真正的新疆人文民风,都在当地的巴扎上。

叶城县的巴扎是每周固定在几个乡镇之间轮流开办,有比较单一的牛羊巴扎,也有各种商品汇集的大巴扎。

今天的巴扎很热闹,整个巴扎人声鼎沸,晏青棠一行人算是真正走进了当地人的生活。附近游客不多,他们三人一路走过去,分外扎眼,不时引来当地人的注目。

其中,晏青棠走得最快,逛巴扎的兴致很高。

六十块钱一公斤的切糕,馅料侧面看过去有巴旦木之类的坚果,还有核桃与葡萄干,五颜六色的,看着就很香。

最早一批的西瓜和哈密瓜不知是不是从吐鲁番运来的,切了牙摆着,论牙卖。还有刚摘下的青杏等水果,路过时都能闻到果香。

维吾尔人传统古法制作的黄-冰糖也被摆了出来,个个都是很大一块,捧着像是剔透的水晶,用来泡水泡茶喝都可。

旁边就有散卖的茶,却不是茶叶,而是摊主分别将切片的红枣、杏仁、枸杞等放进一个大盘,然后称重,算是新疆特有的一种搭配。

一个个摊子逛过去,已经使晏青棠眼花缭乱。卖干果的摊主最是热情,还经常让她尝,她一路上还没怎么买,倒是已经吃了个饱。

晏青棠继续往前走,前面还有小摊在专门卖晒干后的沙枣,十几块钱一公斤。

她不单纯用看食物的眼光看沙枣,看着那被晒皱的小小的仅如蚕豆大的沙枣,她联想到了西部戈壁里生长的沙枣树。

这种耐旱耐盐碱的树,不怕风沙,存活力极强,于是成为三北防护林中的第一道防风固沙屏障。

摊主看她站在摊前望着沙枣发呆,以为她是犹豫该不该买,就热情地给她递了一个沙枣,让她尝尝。

晏青棠笑着接过,简单擦了擦,就咬了一口。沙枣的口感与普通红枣不一样,有点沙沙的,没有那么浓郁的甜味,可吃起来就是很特别。于是第一颗觉得怪异,但吃了第二颗就想吃第三颗。

吃完第三颗时,晏青棠有点不好意思了,就买了一公斤提着。

她正继续吃时,肃征从不远处走了过来,提醒道:“还是少吃点吧,这个吃多了不好。”

“有什么不好?”晏青棠从袋子里拿出一颗沙枣,问他道。

肃征扫了她一眼,平静道:“容易便秘。”

“……”晏青棠不语,默默要把拿出来的沙枣再放回袋子里。

但想了想,她索性直接塞进了肃征的手里:“挺甜的,你帮我吃了吧,替我分担点重量。”

肃征接过沙枣,仰头塞进口里,嚼了几下就吃完了,似乎没什么太惊异的反应,也不说话,只从晏青棠那儿夺了那袋沙枣,换他提着。

“不用分担,全都给我。”他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