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不如当身自簪缨全诗 > 第一百五十四章 立春6(第1页)

第一百五十四章 立春6(第1页)

三年前丢失孩子的那桩案子,并非悬案,已在狄仁杰任期中被妥善解决。卷宗记录之详细、整理之齐全,一看便知是狄仁杰手笔。

狄仁杰办案的态度,苏令瑜是见识过的,基本上拔出萝卜带出泥,他会力求厘清一切疑点再结案,调查极为深入,所涉人员皆一一记录在案,几乎就把那孩子的父母亲族完全梳理了出来。

这一看之下,苏令瑜发现失踪的这个孩子,恰好是一位专治头风的大夫的孩子。苏令瑜仔细读完案卷,此案虽然查得深入,案情却出奇的简单。

那孩子在娘胎里就落了病根,生来痴傻残疾,就连她医术高明的父亲也治不好她,母亲绝望之下,想要抱着孩子投河轻生,但又出于求生的本能挣扎上岸,孩子则被水流冲到了较远处的河岸上,母亲以为孩子已经被河水淹死,生怕被丈夫责骂,是以隐瞒不报,官府介入以后,很快就找到了孩子,她并没有被淹死。

由于后果并不严重,加之丈夫竭力求情,最后孩子的母亲也并没有被收监。

这案子到此为止,但苏令瑜却知道并不正常。狄仁杰虽然是个办案认真细致的人,但也精力有限,不会在他认为不必要的案情上多耗时间。如果这桩案子真有这么简单,那狄仁杰在案卷中记录的某些调查过程,完全就是冗余的。

想必狄仁杰在当时,也察觉到了某些疑点,只是没有证据支撑,而该案又似乎并不会造成更糟的结果,所以他只是仔细调查了一番,在依然找不出更多线索以后,把自己调查的内容详实记录了下来,以备后用。

从这份巨细靡遗的案卷中,苏令瑜也看出了几处疑点。

其中最可疑的,莫过于这个母亲的动机。

案发时,案卷中的这个孩子已经十一岁,养育一个痴傻的孩子十一年,知道这毛病治不好想必也不是那一天两天的事了,要自尽她早就自尽了,何必等到孩子十一岁?都跟刘宝伤差不多大了,抱着个十一岁的孩子去跳河,怎么想都很奇怪。

而且狄仁杰后来去看过她们跳的那条河,据案卷记录,河水非常湍急,大人要上岸尚且需奋力挣扎,一个孩子,有那么好的运气,恰好就被冲到了河岸上?

还有一件非常怪的事,就是此案的报案人就是那孩子的母亲,孩子在河边的线索,也是她告诉衙役的。她既然觉得孩子死了,生怕丈夫责怪,更该装作什么都不曾发觉才是,自发报案固然有掩饰自己嫌疑的可能,但这举动还是不合理了一些。

其实很多老百姓家丢了孩子,都不会第一时间上报官府的,能自己发动乡邻去找回来,就不会诉上公门。

案发时是正月,天寒地冻,这个差点溺水的孩子既然及时被救了回来,说明她母亲在第一时间去官府报了案,又告知了孩子可能在哪里。

怎么说都说不通,但硬要说有哪里不对,又拿不出证据。毕竟这桩案子很大程度上是一件“家事”,所涉及的关键人证,也都是“家人”。

清官难断家务事。

苏令瑜拈了两张纸,把案卷上重要的信息誊抄下来,往袖子里一卷,刚起身,又坐下了。她决定等那放药的每月十五,再去。

这中间还隔了不少日子,她当然不会什么都不做。傍晚宫门下钥以后,白玉蔷总要出宫的,苏令瑜在要道上等她,带着刘宝伤。白玉蔷初来乍到的,十分低调,连马车也没坐,悠哉游哉地走出来。

与其说是苏令瑜蹲到了她,还不如说是她知道苏令瑜在这儿,自己过来的。甫一见到面,苏令瑜就把抄写下来的东西拍到她手上,“有空帮我摸摸。”

白玉蔷也不看,把那卷好的纸在手心搓搓,“我现在挂了公家牌了,给天后娘娘做事呢,你就这么支使我?”

苏令瑜不以为意,“这事如果跟天皇有关,那自然也会跟天后娘娘有关,你大可以去禀报一声,我从就任以后还没在娘娘面前露过脸,求之不得。”

白玉蔷把那看都没看过的字纸掖进袖口,一边把护腕重新扎紧,一边道:“你却好算计,好吧,帮你办事可以,不过我得问你讨个人,你就当还还人情,不要拒绝我。”

苏令瑜皱皱眉头,不知道白玉蔷卖的什么关子,“说来听听。”

白玉蔷便抬手冲站在苏令瑜身侧的刘宝伤招招手,“来,过来。”

刘宝伤乖乖过去,白玉蔷摸了摸她的脑袋,那纱帷下的笑容在苏令瑜看来,是很有深意的。

“我把你要去,帮我做做事,行不行?”

刘宝伤转头看了苏令瑜一眼,回答道:“要是使君答应,我就回去问问阿娘。”

她还在管苏令瑜叫使君。白玉蔷笑眯眯,“她一定会答应。”

“所以到底是什么事?”苏令瑜不太喜欢这种云里雾里的感觉,白玉蔷也没故弄玄虚,笑容平淡下来,“同天后娘娘讲了些条件,答应帮她把白鹤寺再改造改造,融合绿林势力,组成一支专对天后负责、人员涵盖朝野的暗探组织。你也知道的啦,这种营生,没个一两代人做不下来,我得赶紧物色一些好苗子,趁早培养,省得以后受制于人。”

苏令瑜神色微微一肃。

这件事她倒是很好理解,并且有过些许预测,但白玉蔷会挑中刘宝伤,却属实叫她没想到。刘宝伤比起寻常孩子,确实机敏许多,但出身平民之家,有母亲养育,怎么看也不是适合被挑来做暗探的人。

可白玉蔷的这个想法,却也叫她心下微微一动。

刘宝伤是跟着她一路从交城来到长安的,如果说对这个孩子没有分毫的感情,苏令瑜自问倒也不至于。

她能分出去的感情非常少,但多少也算有一点,相对而言,她挺喜欢刘宝伤这个孩子的,希望她有个好出路。

对于一个平民女子而言,最好的出路就是婚姻顺遂,子女满堂,这也是刘宝伤长大以后最有可能进入的一种人生,苏令瑜愿意支持刘宝伤去过这种安稳的日子。

但她仍然有一份私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