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日落长明天 > 第93章(第1页)

第93章(第1页)

“山里?”沈惇不解。

秋泓“嗯”了一声:“她还说,那地方又叫‘相国坟’。”

相国坟,其实不是坟头,而是一座被大火烧去了三分之二的古建筑群。

不必点明谁是那里的主人,答案已经不言而喻了。

蹲在门口择菜的老太太说,关阳县长水河吴家园,不就是片破砖烂瓦吗?前些年文物保护单位的人来了又走,旅游开发商转了三趟,可到最后,也不过是捡走了一些价值不低的昇代古物,至于剩下的残垣断壁——山间有太多这样的建筑了,不管是保护还是开发,意义都不大。

而因百年前的一场大火,长水河,这座原本有六、七百年历史的山间古镇也逐渐消亡了下去,随着战争的到来与结束,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还有谁记得曾经的关阳县长水河是一处怎样繁华热闹的地界?

也只有世代居住在此的村民清楚,长水河出过一个朝廷大官,这个大官名叫“吴重山”,而吴重山的家,就是俗称的吴家园。

“这事……也太邪门了。”秋绪小声道。

已经是中午了,但山间云雾未散,反而成团地堆积在半山腰,叫人走上两步,就难以看清身前身后。

“或许是恶作剧,大概那位买家并不希望有人查到他。”沈惇并不情愿继续往前,他劝道,“凤岐,回去吧。”

“如果是恶作剧,那还有上去的必要吗?”秋绪也打了退堂鼓,“山里怪冷的。”

秋泓却不答,他站在一棵树下,似乎在低头沉思。

沈惇走到他身边,问道:“怎么了?”

秋泓指着树下一处脚印,回答:“刚刚那老婆婆说,这吴家园已经很多年没有人来过了,可方才我走到这里时却发现,树底下有一个脚印。而且你看,这个带着泥的脚印还蹬在了树干上,说明,有人爬上去望风。”

沈惇顺着秋泓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真,树上挂着的都是新泥——据说,这里前天才下过雨。

“上树干什么?”沈惇疑惑。

秋泓仰头看着那郁郁葱葱的参天树冠,想了想,回答:“大概是放哨。”

“放哨?”

“放哨。”秋泓肯定地一点头,“这里正是往山里去的入口,如果蹲在这棵树上,恰好能看到远处的村庄和山下的来客。”

“难道是去那吴家园里摸文物的?”沈惇说完,又兀自摇头,“不应该,都这么多年了,就算有文物,也被清理干净了。况且,现在都什么时候了,难道之前的来这里摸金的能把宝贝留到现在?”

“可能是有墓。”秋泓打断了沈惇的话。

“有墓?”秋绪诧异,“长水河在一百多年前还是镇子,哪有人会把墓修在镇子旁边?而且,这里的风水看着一般般,不像是有能出土无价之宝的大墓的地方。”

“不,不是有人把墓修在了镇子旁边,而是有人把镇子修在了墓旁边。”秋泓回答,“至于无价之宝,这里确实不像是有大墓的样子,不过,所谓风水堪舆,各个地方规矩不同,也难说,从前这吴家园到底是不是个风水宝地。”

这样的说法倒是合理了不少,毕竟这中州大地有着几千年的文明,谁能保证自己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没有埋过死人?

况且,没人知道这长水河的历史到底有几载,若真如那老婆婆所说,只兴盛了六、七百年,那此地算来也不过是在昇代初年才逐渐有了人丁,之前的几千年呢?不许人家在这山包上挖坑埋人了?

“走吧,我们也去看看。”秋泓来了兴致。

“这……”沈惇又想劝阻。

“既然如此,那就进去看看,反正也不收门票。”秋绪一咬牙,跟上了秋泓的步伐。

沈惇看了看自己那只剩半格信号的手机,又看了看一往无前的秋家“老”少,摇了摇头:“深山古宅,听起来就会出事。”

方士家族

从这条不算狭窄的山路往上走,首先看到的是一座明显年代久远的石拱桥。只是桥下早已无水,仅剩一片插在沼泽里顽强生长的芦苇和几株不知名的野草。

沈惇顺着桥墩子旁的小道下到了河沟里,他找了一圈,最终在一堆烂瓦后看到了这石拱桥下的勒名砖。

砖上第一行刻“樊州府委官同知李璁”,第二行刻“督管樊州窑户张猛造监工人王善清”第三行刻“大统元年二月初九日记”。

也就是说,这座桥最早大概是在大统元年建造的。

“李璁和张猛你认得吗?”沈惇爬上岸后,压低声音问道。

秋泓皱眉:“我是长靖十三年生的,你说我认不认得?”

也是,就算沈惇出生时,大统皇帝都作古好几年了,更别提比他小了十多岁的秋泓。

“不过,这小镇里的石拱桥用砖,怎么会有官勒呢?”秋泓不解道。

秋绪正蹲在下面研究这座桥,过了一会,他冲上面叫道:“沈叔叔,我在底下找到了一块碑!”

“碑?什么碑?”沈惇从上面探出头。

秋绪回答:“就在那堆芦苇底下,好像是个……墓表。”

“墓表?”沈惇叫道,“你把上面刻的东西给我大概念一念。”

秋绪用手拨开芦苇,仔细辨认了一番,高声道:“墓表上写,‘太丰元年丁巳岁朔月望日,关阳济恩观道长上玄真人,春秋九十有九’。”

“这是个方士的墓表啊。”沈惇奇道。

“太丰元年丁巳岁朔月望日,皇始十一年正月十五,”秋泓眉梢微动,“淮实,这不是高皇帝在京梁荣登大宝、昭告天下的日子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