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少年文学>大秦同人大全 > 第62章(第1页)

第62章(第1页)

虽然很多老臣都劝齐王建积极参与合纵,但是,齐王建感觉他和秦王政更有共同话题——他们都经历了太后掌权,都被魏国军队“暴揍”。

于是,秦国和齐国建立了友好邦交,秦王和齐王同病相怜。两国成了兄弟国,好得如胶似漆。

赵琨趁机提要求,请秦王政帮忙向齐王建借一个人——徐巿(徐福)。

化学元素周期表他都写好了,可惜吕不韦太过豪横,相府的方士待遇极高,带薪摸鱼,赵琨暂时挖不动墙脚。不如先把徐福弄过来,帮忙炼钢、烧玻璃、搞外贸。他手下就缺徐福这样的人才。

吕不韦很生气,后果也很严重——他拿出万两黄金,派人寻找信陵君的仇人——晋鄙的门客,让他们造谣。

晋鄙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时候,命令手下的门客朱亥一锤子打死的那个魏国将军。晋鄙没有做错任何事,杀他的人却成了魏国的上将军(最高军事统帅),名重天下,风头无二,没有人为晋鄙伸冤,只有晋鄙的门客还在愤愤不平。

他们收了钱,在大梁城中四处散播谣言,说:“信陵君流亡在国外十年了,现如今回来担任魏国的上将军,主持合纵伐秦,各国诸侯的将领都隶属于他,诸侯只听说过魏公子(信陵君),不曾听说过魏王。信陵君还打算趁这个时机定南面而称王,各国诸侯都畏惧他的威名,正想共同拥立他。2”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一个十分粗陋的离间计。

然而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除了最后一条——信陵君魏无忌想谋反,自个儿当魏王,所有的谣言都是真话。

事实就是各国诸侯只卖信陵君的面子,从来都不把魏王圉当一回事儿。

信陵君这个人没有明显的弱点,他最大的隐患,就是名声太大,手底下的能人太多,而且刚刚击败了虎狼之秦,声望如日中天。魏王圉从前就信不过他,一直忌惮他。现在更是连睡觉都睡不稳——信陵君确实具备谋反成功的能力。

魏王圉派人一打听,各国诸侯的宾客都进献兵法给信陵君,信陵君来者不拒,给他们挨个儿亲笔提名,直接整理编纂成一本兵书——《魏公子兵法》。布衣士子都以成为信陵君的门客为荣。他的府邸天天门庭若市,高朋满座。

魏王圉的疑心病又犯了,开始监视信陵君的一举一动。

赵琨看到这些情报,终于理解了汉高祖刘邦少年时的冲动——据说刘邦从小就崇拜信陵君,渴望成为信陵君的门客。然而等他长成少年郎,跋山涉水找过去的时候,信陵君已死,信陵君的门客张耳正在招人,于是他当了张耳的小弟。

吕不韦发现离间计有效果,继续添柴加火,他一连派出好几批使者,到了魏国,不去拜见魏王圉,反而先带着礼物去求见信陵君,祝贺他即将成为魏王。

无论信陵君是坚决否认,还是试图解释,或者避而不见。秦国使者一概笑得高深莫测,仿佛心领神会。

魏王圉的疑心病一天天加重,忌惮与日俱增,最终派人接替信陵君担任上将军,收回了他的兵权。五国合纵再次土崩瓦解。

最新的消息:信陵君惨遭软禁,他的门客聚集在一起,相约发动兵变,准备趁乱救他出来。关键时刻,尉缭孤注一掷,违抗魏王圉的命令,护送信陵君回到封地,瓦解了一场大乱。可惜信陵君从此一蹶不振,终日饮酒作乐。

尉缭原本是一介布衣,与信陵君在市井中相识,信陵君礼贤下士,给他超出上等门客的礼遇,还举荐他做官。如果说他是千里马,信陵君就是他的伯乐。

尉缭眼睁睁地看着魏国中兴的最后希望破灭,心灰意冷,在信陵待了一段时间,替信陵君安抚门客,打理封地,解决了后顾之忧。然后将官印悬挂在房梁上,悄然离去。

各国诸侯都想招揽尉缭,无论他走到哪里,总是公子王孙的座上宾。而且,就算尉缭不肯留下,也没有一个诸侯愿意放他走——这位深谋远虑的兵法家,原本是信陵君手中最锋利的刀。就算他不肯归顺,养着也吃不了几斗米,用不了多少钱,还能博一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要是把尉缭放走,万一他成了别的诸侯手中的宝刀,哪天再带着军队杀上门来,那损失就太大了。

所以就算用不成,只能束之高阁,也好过将这“绝世神兵”递进别人的手中。

不过,尉缭这厮有个比较诡异的特长——他会原地消失术。

据说尉缭经常玩失踪,特别能跑。江湖人送绰号“魏跑跑”。至今还没有一个诸侯能把他留住。

这天傍晚,秦王政再次打开密封的剑匣,小心翼翼地取出了那柄桃木剑,轻轻摩挲良久。七八岁的小孩子初学剑术使用的木剑,对于现在秦王政来说,已经有些短小。心中一直惦记的,无非是送木剑的人——他还在赵国当质子的时候,就十分看好尉缭。

赵琨隐约明白一点点,挑亮宫灯,轻声问:“王上想招揽尉缭?”

秦王政发出一声长叹:“真羡慕信陵君啊,能让尉缭鼎力相助。寡人有办法让尉缭入秦,就怕他来了又想跑。”

赵琨回忆了一下:尉缭子入秦以后,政哥拿出了最高规格的礼遇,然而尉缭子认为“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对像他这样的布衣士子过分热情,肯定没好事。他多次试图逃跑,每次都被政哥追回,而且不计前嫌,依然重用他。野史上说,尉缭是韩信的老师。

魏国,盛产秦国高官——战国的文化中心先后有两处——最早在魏国的安邑,后来在齐国的稷下学宫。秦国的一流人才,比如公孙衍、张仪、范雎、尉缭,都是从魏国引进的。商鞅虽然不是魏国人,但他是在魏国接触到变法,在魏国的丞相公叔痤那里渡过了新手期,学有所成以后才入秦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