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主自己撑不起来,李氏这个做妻子的,在家里自然地位高不起来,也只能够带着子女一起吃亏多干活了。
早上刘父刘母他们见陶长安终于肯从房间里面出来吃饭了,刘母扣扣搜搜的给他打了小半碗半干的杂粮饭,一脸不耐烦的催促道:
“老二你也休息这么久了,看你现在这个样子想来也好得差不多了,今天就跟着一起下地吧!”
看老头子和大儿子小儿子他们累得不轻,刘母心理也是十分心疼的,可不想让老二继续偷懒下去。
随着刘母话落,堂屋里面的一大家子人目光都看了过来,没等陶长安说什么,原主大嫂杨氏早就看不惯二房这边偷懒了,讥讽的说道:
“二弟你也歇了这么多天了,你不会想就这么一直让公爹和你大哥他们这样白白养着你们一家吧?
眼看地里的活可不少,公爹和你大哥他们几个怎么忙得过来,要是再不赶紧去干活,总不能让这么一大家子下半年喝西北风吧?”
在杨氏看来,自己丈夫是家里的长子,以后家里的东西大半都是他们的,二房这边要是光吃饭不干活,那损害的可是他们大房的利益。
这在杨氏这个吃什么就是不能够吃亏的人看来怎么能忍?
老三家的小王氏一脸赞同的道:“对啊,二哥二嫂你们也得为这一大家子着想啊,总不能只顾着自己偷懒,让公公婆婆他们受累吧!”
自己的男人自己心疼,这几天可把当家的给累坏了,小王氏作为婆母的娘家堂侄女,在这个家里面多少还是比较得婆母刘王氏喜欢的,这个时候她也是敢站出来说话的。
至于老四家袁氏,自己丈夫一直吊儿郎当的,时不时还能够从婆母手里摸点零花钱,相对来说,四房这边的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
自己丈夫都没怎么干活了,在这种容易撞木仓口的时候,袁氏可不想凑什么热闹。
要是换成原主在这,说不定就会羞愧的低下头,觉得是自己拖累家里了。
陶长安可不是原主,也不会像原主那样期待得到自己的关注,进而忽略了自己以及自己的小家。
身为现代人,他已经习惯了一般子女结婚以后,就分家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了,哪里像这个时代这样一大家子挤在一起,整体鸡飞狗跳的,做什么都不方便。
但如今来都来到这里了,除了入乡随俗之外,适应这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外,陶长安也不能够再做其他什么了。
吃完那有点卡嗓子的早饭,陶长安就拿起锄头跟着刘父他们一起下地干活了。
这还是陶长安第一次走出原身的家门,沿路看着刘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建的茅草土坯房,砖瓦房也就只有村长家才有。
有的家里实在穷得揭不开锅,那个茅草屋修建得十分简陋低矮,只勉强能够让人弯着腰进去睡觉,其他时候煮饭什么的,就只能够在旁边随便搭了个棚子里面做。
亲眼见到这样穷的村子,这让陶长安对这个时代普通老百姓生活的艰辛有了更进一步深刻的认识。
衣食住行是民生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看着自己以及周围人那粗布麻衣上面布满了补丁,平常吃饭也多是水煮野菜拌点杂粮,就算一顿了。
根据原主的记忆,只有农忙的时候可以吃三顿六分饱的饭食,平常的时候只能够吃两顿,一顿能够混个四五分水饱就十分不错了。
看到这里的村民过得这样辛苦,陶长安叹息之余,也只能够先顾好自己先了,如今他自己都过着这样食不果腹的日子,哪里有资格来可怜别人啊!
沿路上遇见不少同村的人,见到陶长安,都纷纷扬起笑容道:
“长安你总算恢复过来了啊,看着还行,这次幸好你命大撑了过来,下次去山上的时候可一定要多注意点安全了啊!”
面对这些人,陶长安不大熟悉,只能够憨憨的笑着多谢那些人的关心了。
刘家村三面环山,一面靠水,俗话说的靠山吃山,这么多年以来,村里人没有被饿死,全靠在干农活之余,到山里去摸点能够吃的东西垫垫肚子。
跟原主差不多年纪的同村人到底念着一起长大的情谊,忍不住低声的劝说道:
“长安,我知道你干活比较下功夫,但多少也得为自己着想一下啊,以后干活可别那么拼命,悠着点,要不然再像这次一样差点把小命给拼没了,谁来心疼你啊?”
大家都是一个村子里面的,刘父刘母他们比较偏心的事情差不多都看得出来,要是换成其他人,早就随大流和大家干活差不多了,哪里会像原主一样为了讨家里父母喜欢常年带着小家下死力气干活,让家里其他兄弟妯娌日子过得相对轻松那么多啊!
read_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