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春得了信儿的时候,还跟李晴晴两个说呢,“这人啊,都是得到了就不新奇了,反而还回味起从前来,觉得从前的好了,其实是什么?不过就是觉得现在的东西太多了,一模一样的,叫这些金贵的夫人千金们不舒坦,以前的多好啊,提出来那就是人群里独一份了,这就满足了啊,满足了她们与众不同的心理了,高兴了,舒坦了。”
整个大晋以盛京的夫人小姐们最为尊贵,要做他们的买卖,凡事都得记住独一份这个词,“不过她们也不是就不喜欢一样的了,大家小姐啊其实也喜欢攀比,你有的我没有,这就不行了,哪怕是一样的也得有。”
喜春不喜欢独揽劝,这几年她也在教李晴晴两个看账本,打理家中的买卖,他们在盛京还有三间铺子呢,都是出了名儿的顶顶铺子,每回一上新就有人买账,喜春就拿的盛京铺子上的账目给她们练手,平日与掌柜们商议正事也把她们带上,问她们意见的。
她这一副半点没有藏私的模样,周府都夸了好几回了。
“你是个好的,当年我就知道你肯定是个好媳妇,跟我们秉儿哥也最配,你看你,家里外头你都打理得妥妥当当的,连对嘉哥儿他们的媳妇也好,他们要是不孝顺你们都不行的。”
喜春隔三茬五也来府上坐坐,跟祖母和两位伯母说说话,老太太年纪大了,尤其这两年,大多时候都昏沉沉的,清醒的时候没多长时间就疲倦了,儿孙们要敬孝都只有碰运气的。
喜春隔三茬五的来,也是难得碰上老太太醒的时候,早出晚归的伯父们更是难遇上了。
喜春在周府待了一日,到下晌才走,出门正好遇上了来给老太太把脉的大夫,笑着问了句:“大夫,我祖母如何了?”
老太太是这一年才开始时不时昏睡的,追其原因,到底是年纪太大的原因,连曾孙子都十来岁了,再过几年就要娶妻生子了,跟其他的老太太相比,他们家老太太已经是长寿之人了。
人上了年纪,各种病痛就相继出来,好多大夫都说了,他们家老太太只是昏睡,没有其他的病症,已经是好的了。
大夫还是老话:“老太太身子骨还算健壮,只是年纪大了,身子骨哪里比得上年轻人,这也是正常的,只要还能好吃好喝的,定能长命百岁呢。”
长命百岁只是人的心愿,满盛京里,有几个长命百岁的老人家?喜春也高高兴兴的听着这吉利话,但实际上早有相熟的大夫跟他们透过底,说老太太现在这般,怕是熬不过两年,她这不是病痛问题,就是时候到了。
家里上上下下早就有准备了。
出了府,喜春就回了家,李晴晴两个也问过了老太太那边的情形,喜春摇摇头:“没醒呢。”
“那嫂嫂下回再去。”
喜春道:“不光我去,你们也多去坐坐,跟两位伯母也说说话,万一老太太醒了,还能多见些面的。”
江氏应了下来,李晴晴以前倒也常去,不过她对周家府上有些不自在,这跟她一来住在那边小院里一直不适应有关,到现在都还没适应下来。
这些做了几十年的贵夫人们,光是那通身的气势就足以叫人生畏了。
老太太这边也是喜春两个一直住在盛京的缘由,按他们原本的打算,本是住上两三年就回去的,如今老太太这样,眼见着就是这一年半载的事,哪里能在这个时候走人的。
不过谁也没想到老太太的大限会这么快,大夫原本也只概括了个时间,说是两年内,结果翻过年没多久老太太就醒了,还一连醒了好多日。
周兰钰叔侄几个去岁科举靠得都不错,没有落榜的,今年开春后还没去书院进学,周府上先来请了周秉两个过去见了老太太。
老太太一连醒了好些日子,家里都觉得不对劲,忙请了相熟的大夫来看,回头大夫就跟他们交代了,说老太太应该还要醒些日子,这些日子就陪陪老太太,在床边敬敬孝的。
这话有什么不懂的。
喜春两个到了老太太房里,房里儿孙们已经到了大半,老太太不耐烦这么多人在她房里堵着,把他们招呼到了床上,她因为长期昏睡,整个人都廋了下来,她把人唤到身前,叫了随身伺候的嬷嬷把早就准备的盒子拿了来,交给他们:“这是你们俩的,拿着。”
“祖母。”喜春眼眶不自觉就湿了。
老太太在他们身上拍了拍,“好孩子,祖母虽说没醒,也知道你们的心意的,有心了,拿着吧,祖母的私房,人人都有份。”
每个人得到的都是一个小匣子,至于里边装的是什么就没人知道了。
周莺见了他们的小匣子,等他们一出门就盯上了,“老太太给了你们什么?”
她的匣子里就是一匣子首饰,拿到手的时候周莺觉得重,还以为老太太给了她什么好东西,还在暗地里偷笑呢,等她偷偷一看就不高兴了,一匣子首饰才值多少钱,老太太偏心啊,好东西肯定都是留给儿子孙子的。
她就问到了喜春他们跟前儿来。
喜春他们又没看,只回:“没什么,老太太的东西,怎么分都是可以的。”
“你们是有钱人家当然说这等风凉话了。”周莺撇撇嘴儿,想说话,人家已经走远了。
老太太确实是给每一位儿孙都准备了的,连婳婳都有份,她显然也是知道自己身体情况的,她只觉得又不能什么都不做,便每日领着李晴晴两个去老太太身边说话打趣。
老太太是天气正暖和的时候走的,走得十分安详,府上操持过了老太太的丧事,便要开始守孝了。